優仕拓家用電梯闡述電梯困人自動報警 語音安撫超智能
會感知、能安撫、可互聯的智能電梯建設已在長沙試點,預計2020年將實現“一梯一碼”全覆蓋
電梯困人自動報警 等待救援中有語音安撫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
電梯困人時自動報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送到救援平臺;等待救援過程中有視頻和語音安撫,減輕被困者的幽閉感和焦躁感;電梯零部件是否需要更換、維保重點在哪里,數據來說話……不久的將來,市民會發現,我們每天使用的電梯,正在對接長沙城市安全建設,變得更聰明、更安全了。
記者近日從長沙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長沙市正在開展智能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市智能電梯“一梯一碼”全覆蓋。目前,長沙市正在長沙高新區和雨花區進行試點。
智能電梯將如何實現“智商上線”?變聰明的電梯與市民出行安全有何關聯?對于這一公共出行設備升級,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進試點區域,進行了調查和了解。
問題預判
數據分析為電梯運行安全“治未病”
什么是智能電梯?智能電梯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對電梯運行狀況實時在線監測,進行數據收集,實現兩個轉變,即“應急響應救援”轉變為“實時在線救援”、“事后故障維護”轉變為“事前問題預防”。記者覺得,用“有病治病,沒病防病”這一中醫理論解釋智能電梯大數據發揮的作用非常形象。
現有的城市電梯管理也有數據基礎,但它是單向的、靜態的。2014年,長沙市搭建了96366電梯應急處置與安全管理系統,將全市所有在冊電梯進行編碼?!伴L沙市8萬多臺電梯的數據底數,就是通過逐臺電梯編號得來的。如果市民被困電梯之后報警,若說不清楚所處地址,報這個編碼,管理系統通過后臺數據調取,能判斷被困者的位置,開展救援?!遍L沙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有富介紹,目前,長沙市電梯應急處置平均用時約19分鐘,在全國處于較先進的水平。
相比之下,智能電梯“智商充值”最突出的體現是多向、動態的數據收集,能將以前半年甚至一年才更新一次的數據變為半月甚至即時更新??梢哉f,對電梯運行數據進行收集,是智能電梯的“基本功”。長沙高新區試點的“智能電梯二維碼電子標簽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高新區模式”)和雨花區綠地之窗小區的“智能電梯運行狀態實時監測系統” (以下簡稱“雨花區模式”),均以此功能作為智能電梯的數據基礎。
據悉,長沙高新區有3000多臺電梯,通過在梯廂里增設電子標簽,實現“一梯一碼”的數據管理。
在長沙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電梯里,記者看到,一塊金屬質感的方形條塊張貼在梯廂里,條塊上刻有一個3D激光防偽二維碼電子標簽。記者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電梯的相關信息包括編碼、安裝地址、使用單位、維保單位、檢驗單位、檢驗日期、維保日期等一目了然。該系統服務提供商介紹,每一臺電梯的基礎數據、維保數據、檢驗數據的動態變化等,都將實時匯總到系統平臺,并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物業單位、監管部門可以隨時通過數據變化,掌握電梯的運行管理、維保等狀態。
而“雨花區模式”如何?系統開發方長沙凌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海濤介紹,這個系統集運行數據統計、物聯網監測、應急處置和維保信息化等多項功能于一體。記者在試點區域綠地之窗小區看到,安裝了傳感器等前端裝置的電梯,收集到的信息(電梯開關門次數、鋼絲繩彎折次數等)實時傳輸到系統后臺,物業、維保人員根據數據評判電梯的運行狀況、故障的趨勢、零部件更換時機建議等。
“例如,電梯門的觸點裝置,設計使用壽命大約為開關十萬次,但客流量多少決定其開關的次數。以前對于這個裝置是否要維修,主要依靠維保人員的經驗,存在過度維修或維修不及時等風險。智能電梯進行數據收集后,該裝置運行9萬次時就會發出維修提醒警報,可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發生,讓維修的錢用在刀刃上?!遍L沙市市場監管局特設處負責人胡湘林介紹,這樣的電梯能有效延長使用壽命6年至8年,極大節約成本。
在綠地之窗小區物業部門負責人看來,這樣還可減少物業和業主使用維修基金時的糾紛,“業主不信任,總認為物業和安裝人員在電梯維保的零配件上搞名堂,裝了這個系統,電梯維保更有依據、更透明,也讓電梯維保的錢花得更透明?!?/p>
痛點解決
維保智能監管督促日常維保有數量更有質量
人梯配比差距太大、維保不及時不到位,是掣肘電梯運行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沙在冊電梯有8萬多臺,監管人員只有數十人,維保人員只有千余人。根據有關規定,特種設備必須半個月維保一次。但在實際操作中,且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導致電梯維保市場低價競爭、以修代保、不修不保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實現電梯維保監管智能化,是智能電梯平臺力破的痛點和難點。
記者采訪時發現,“高新區模式”的后臺數據顯示,在用電梯3103臺、停用電梯1臺;電梯使用單位245家,在保維保單位43家,登記的維保人員215人,人梯配比是14.44。每臺電梯的數據庫一一記錄了該臺電梯的維保信息,包括維保單位、人員等,同時設置了維保打卡時間以及半個小時的維保時長,以確保維保人員到位,否則將拉響信息警報?!耙簿褪钦f,維保人員必須在維保點停留半個小時,否則會被系統警示,督促維保人員到位?!毕到y開發方湖南智眼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物業方、管理方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從事物業管理的李先生認為,現場打卡操作時間并不完全等于維保用時,維保人員應將維保操作記錄進行上傳,以確保維保人員按要求對電梯的制動系統、曳引系統等進行了實實在在的保養。
“雨花區模式”在推進維保信息化方面更注重全流程的監測。該模式通過GPS定位的智能維保簽到技術,在維保計劃、維保任務、維保人員管理和維?,F場取證等方面對維保人員提出要求,并進行考核。
安全加碼
AI導入+電梯物聯,預計救援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現有的電梯基本是相對獨立的,智能電梯搭建平臺大腦,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梯與梯、梯與平臺中心的連接,縮短電梯困人時的救援時間,提升電梯運行安全。在綠地之窗小區,記者實地體驗了一把。
“你好,我現在被困在小區電梯里了!”記者和工作人員走進該小區一棟單元樓的電梯,任意停留在其中一層,然后按下互動屏的緊急救援按鍵,發出救援呼叫。
“您所在的電梯位于綠地之窗小區七棟二單元12層?!彪娞堇飩鞒鲆粋€聲音,并告知已聯系物業和電梯維保單位的工作人員。
幾秒鐘之后,置放在梯門左側的電子屏上跳出一組動畫畫面,介紹被困電梯時應如何調整心態、不要做哪些危險動作等。
記者了解到,區域內聯網的電梯將把一鍵報警、平臺接警、故障視頻、多方通話、就近救援等功能集中于系統,救援時間預計縮短一半以上,排查故障時間預計節約近七成。
AI的導入是電梯變聰明的又一基因。記者了解到,綠地之窗小區的每一臺電梯都安裝了一個攝像頭?!斑@個攝像頭可以進行人臉識別。居民進入電梯,人臉識別系統能對其身份進行認定?!敝x海濤介紹,這個功能有助于協助公安機關、綜治部門開展社會基礎治理。對于物業管理部門來說,這個系統也有利于為電梯內發生的糾紛界定提供參考。
相關鏈接
高新區模式
屬于基礎模式,主要是夯實管理基礎和實現初步智能化,推廣起來能很快實現全覆蓋,當前成本和后期運營的成本也比較低,但在前瞻性上存在局限,智能電梯功能或將面臨再次甚至多次升級?! ?/p>
雨花區模式
屬于高階模式,但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在電梯加裝攝像頭等物聯網前端智能設備,需要較多資金投入維持系統日常運營。咸陽、九江等采用這種模式的城市,相關費用由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消化;廈門等城市則采取企業出資、用戶購買、梯廂廣告權置換、政府分擔等多種途徑共同承擔的方式。
為電梯裝上聰明“大腦”
長沙晚報6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記者近日了解到,長沙市市場監管部門今年將全市電梯智能升級作為民生工程加速推進,是基于電梯運行故障率升高與人機比差距大的現狀。
2017年和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6366受理的電梯故障有7600余件。其中,投用5年內的電梯故障率為22.3%,投用5年至10年的電梯故障率為48.28%,投用10年至15年的電梯故障率為22.03%。隨著更多電梯邁入高齡服役期,降低其故障率、提升其維保質量,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是有效的解決之道。
電梯變得聰明、有智慧,說到底是信息技術賦能。因此,聯網運行是智能電梯運行的基礎。此外,電梯運行主板“黑匣子”的數據由生產廠家掌握,廠家的數據能否與智能電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據匯總歸一,也值得思考。
事實上,更具前瞻性的智能電梯規劃和設想,還包括對接未來AI場景更廣泛的運用。例如,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的機器人,將在寫字樓各個樓層間穿梭配送外賣或快遞。如何讓機器人自主上下電梯、與人友好共處?專家認為,如果在智能電梯方案解決過程中,將電梯與機器人信號對接等技術需求一并考慮,將來則無需對電梯功能進行再次開發,便能實現機器人自主使用電梯。